本文转自:甘肃日报
【健康关注】
别忽视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
宋莉 衣晓峰
长期的高强度噪声暴露往往对作业人员形成最直接的听力系统损伤。早期暴露于高强度的噪声可能产生听觉疲劳和耳鸣,离开噪声环境后有望逐渐恢复。如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且无防护措施,则会酿成高频听力下降;随着受损程度的加重,患者除了高频听力继续下降之外,语言频段的听力也会受到干扰,即呈现为语频听力障碍,也就是职业性噪声聋。
当前各种噪声所致听力损伤病例正在快速增长,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被殃及。道路交通、建筑施工,特别是源于工业生产的噪声极易严重损毁听力,还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和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,因此噪声的危害治理备受社会各界关注。
长期置身于高强度噪声环境而防护措施不当,无疑将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。
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密切相关,长期处于反复噪音暴露的职业环境中,当一般声音的强度超过85-90分贝,即会伤及耳蜗,使听力逐步“滑坡”。依据相关标准,通常每增加3分贝,允许的暴露时间将减少一半。若噪声级达到140分贝时,无论暴露时间多短,均会损坏听力。
持续性强噪可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,使抑制和兴奋过程平衡失去调控,形成条件反射异常,诱发头痛、头晕、失眠、多梦、乏力、心悸、记忆力减退等神经性衰弱症状;噪声还会让交感神经发生“线路故障”,干扰正常的代谢或微循环,使得心室组织缺氧,血中胆固醇增高,同时因交感神经紧张,改变了正常的心跳和心率节律,最终导致缺血型病变、传导阻滞、血管痉挛、血压变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。
噪声污染既带给作业者听力损失和噪声聋,还会影响作业者的情绪,不可掉以轻心。
从临床角度看,噪声所致听觉器官损伤有两种,即暂时性听阈位移和永久性听阈位移。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劳动者在脱离了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,原有听力可以回升到以往水平,包括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。而在听觉疲劳的基础上,伴随接触噪声的时间继续延长,如果前一次噪声接触尚未改观且未完全恢复,又因工作需要再次置身噪声环境,如此周而复始,反复循环,听觉疲劳将逐渐加重,最后演变为难以挽回的听力损失和噪声性耳聋。